置顶

勘误反馈
如果对本博客文章有任何问题(如探讨、建议、文字或逻辑错误等)都可以给我发邮件:

  • 邮件标题:[wds博客问题反馈] - 希望在XXX文章增加一些细节的补充
  • 邮件地址:8851970@qq.com

Read More

初来乍到新加坡

新加坡🇸🇬工作与生活指南: 系列文章概览

来前准备

穿衣
新加坡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波动极小。全年平均气温维持在27°C 左右,日均最高气温在31-33°C之间,日均最低气温则在24-26°C浮动。

基于这样的气候特点,前往新加坡无需携带过多衣物。我的行李中,夏季衣物占比高达80%,而长衣长裤仅占20%。这是因为尽管室外炎热,但新加坡的机场、商场、办公室等室内场所空调温度较低。据我观察,当地办公楼密封性极佳,窗户大多无法开启,这种设计不仅有助于维持室内低温环境,还能有效隔绝蚊虫,让室内保持舒适整洁。

现金
新加坡基本使用最广的还是现金、譬如吃饭、买电话卡、超市等,按基本吃喝一天30/新应该足够。

手机软件

  • 谷歌地图:主要用于找路(新加坡有个邮编码所有房子都有独立且唯一的,如果要去找房子可以问房东具体的邮编码)
  • 打车:类似国内的滴滴,如Grab(东南亚通用)、GojeK(东南亚通用)、TADA、RYDE
  • 付款:FairPrice Group (超市可以打折,需要绑定Visa信用卡)
  • 翻译:如“谷歌翻译”,大模型类(混元、豆包)可以拍摄一些图片帮忙介绍商品详情;
  • 地铁线路查询:Singapore MRT

其他

  • 电源转化头:新加坡的插头与国内不一样,所以要提前买好转换器.
  • 电话卡流量:如果移动可以买海外流量,譬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这些东南亚国家;另外也可以在某宝买流量卡;还可以下飞机到T2航站楼负二的711便利店花15新币买一个电话卡。不过我最推荐还是在国内某宝提前买好电话卡,落地装上就能用,因为国内电话卡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其他漫游费,而我是到当地买的机场711电话卡缺货,这就导致我找酒店比较麻烦(机场提供免费wifi,临时用是没问题的)。
  • 新加坡入境卡:入境提前三天填写就好 (教程)。
  • 下飞机直接走E通道:教程

OK这是我来新加坡前提前准备的,大概装了两个箱子一个背包:
行李

手机卡办理

在入境新加坡前,不少人会选择临时电话卡应急。但如果计划在新加坡长期工作或生活,电话卡的选择就需要慎重考虑,毕竟后续注册银行卡、各类APP都离不开手机号,随着使用时间增加,更换手机号的成本也会随之攀升。因此,提前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电信运营商显得尤为重要。​

新加坡电信市场竞争激烈,运营商众多。我入境时,公司提供的落地咨询服务为我详细介绍了当地主流运营商:​

  • Singtel(新加坡电信):作为新加坡第一大运营商,Singtel的网络覆盖和信号质量首屈一指,不过资费相对较高;​
  • StarHub(星和电信):作为新加坡第二大运营商,StarHub在信号与价格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是追求性价比用户的不错选择;​
  • M1:作为第三大运营商,M1 的资费通常比Singtel和StarHub更亲民,但在部分偏远地段或建筑物内,信号稳定性可能稍显不足。

此外,本地同事还向我推荐了中国移动的Cmlink(官网:https://www.cmlink.com/sg/zh/ )。Cmlink租用Singtel的网络线路,在保证信号质量的同时,资费更为实惠,性价比突出。​

由于注册Cmlink需要用到Singpass(一个身份验证的APP,后续会详细介绍),初到新加坡时,我选择先在711便利店办理了Singtel的电话卡。只需携带护照,花费约15新元即可获得一张有效期一个月的预付费(prepaid)电话卡,十分适合短期旅游人士使用。如果希望继续保留卡号并长期使用,则需要将预付费卡转为后付费(postpaid)卡,办理时需持工作签、护照等资料证前往线下门店,除了选择合适的套餐外,还需支付30新元的服务费。Singtel 提供两种主流套餐供用户选择:​

  • 合约套餐:每月 40 新元,包含 150G 流量;​
  • 无合约套餐:每月 24 新元,同样享有 150G 流量,但要求用户至少使用一年。​

个人更推荐无合约套餐,后期若想更换运营商,如转为Cmlink,更为灵活方便。Cmlink的一大亮点在于,其流量不仅可以在东南亚部分国家使用,还支持与国内共享,对于经常往返中新两国的用户来说,实用性极高,以下是我目前用的套餐。​

cmlink套餐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的电信诈骗现象较为常见。不法分子常以 “电话即将停机”“需解除电话绑定” 等借口,诱导用户按照他们的指示操作。一旦接到此类可疑电话或信息,务必保持警惕,切勿轻易透露个人信息或进行转账操作,谨防上当受骗。

地铁

新加坡地铁又叫MRT(Mass Rapid Transit),MRT入口在T2-T3航站楼,进MRT前可以在入口处买卡,当然这里有两种进入MRT的刷卡方式:

  • 购买MTR卡:通常付10新,其中3元是卡成本没有退卡一说,剩余的7元可以用作地铁费。
  • 提前准备一张VISA信用卡:这个大家可以在网上查一下,我是买的MRT卡。

新加坡MRT按颜色区分,其中大部分人住在蓝线与绿线上,另外新加坡去不同方向也有个数字从大到小或则从小到大,非常方便辨识。
MRT线路

从樟宜机场到市内交通

樟宜机场也是新加坡一个景点,它是一个大的商业体,推荐离开新加坡时可以提前到机场候机转转。其中必看的景点为星耀樟宜,从1号航站楼的到达大厅可直接进入,从2号3号航站楼步行约5至10分钟,通过步行桥也可到达。

历史

关于它的历史1975年前期工作启动,1979年正式开工,1981年7月1日正式通航。此后不断扩建,2017年10月T4航站楼启用,2019年4月星耀樟宜综合体启用。

星耀樟宜

从樟宜机场到市内交通

从新加坡樟宜机场前往市内,多样化的交通选择可满足不同出行需求。​

  • 地铁(MRT):作为优先推荐的出行方式,地铁凭借准点高效、价格亲民的优势脱颖而出。樟宜机场的地铁站点毗邻T2和T3航站楼,若您抵达T1或T4航站楼,可通过免费摆渡小火车或步行抵达T2,随后根据站内清晰指引即可轻松搭乘地铁,便捷穿梭于城市各处。​
  • 公交:公交网络覆盖广泛,适合时间充裕且想深入感受城市街景的旅客,但相比地铁,公交受路况影响较大,行程耗时可能更长。​
  • 出租车:若追求舒适便捷的直达体验,出租车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在新加坡早晚高峰时段(工作日 7:30 - 9:30、17:00 - 19:30),出行需求激增,打车费用会有所上浮。建议您同时使用Grab、TADA、RYDE等多个打车软件比价叫车,提前规划行程,以获取更优价格。

大家也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并在appStore中下载RYDE APP,使用新加坡手机号注册,这样你和我都会获得5新元的奖励金。

RYDE邀请码

新加坡🇸🇬工作与生活指南

命运的齿轮总是在不经意间转动。2025年7月29日,我踏上了新加坡的土地。巧合的是,上次造访这里,是2024年五一假期。这种奇妙的时间呼应,让我想起此前的经历2013年4月,我在香港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旅行,短短几个月后,一次机会转岗来到深圳工作;如今,距离去年那场新加坡之旅恰好过去一年,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只不过这次是以工作者的身份。​

回想起今年6月初,当收到新加坡工作Offer时,内心既兴奋又忐忑。经过漫长的工作签证申请、繁琐的手续办理,终于在7月29日顺利入境,并于8月1日正式开启我的海外职场生涯。​回看我的日记,在2020年曾有想来海外工作的念头,当时还投递了Meta,2023年也把来新加坡工作放到了计划中,但在出发前,我对新加坡的认知十分有限,家中书架上那本《李光耀传》,曾为我勾勒出这位传奇领袖的生平轨迹,他凭借卓越的智慧与远见,将新加坡从弹丸之地打造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跻身发达国家行列,令人由衷钦佩。记忆深处,还留存着90年代初家中电视里播放的新加坡连续剧《人在旅途》的片段,那便是我对这片土地的全部想象。​

如今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我深知,想要在这里工作生活得游刃有余,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它。为此,我将自己在新加坡来前准备、来后的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悉心整理,希望这份经验分享,能成为即将奔赴新加坡的工作者、学子,以及对这座城市国家满怀好奇之人的实用指南,助力大家快速融入这里的独特节奏。

关于这份指南我现在大概思路:

  • 初来乍到新加坡:介绍了以我为例来新加坡前后注意事项
  • 地理、历史与文化:来新加坡后你要知道的一些事儿
  • 旅游: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城市,来了怎么玩
  • 生活:如果短期或长期圣后在这里需要注意事项
  • 工作:在这里工作需要注意事项
  • 学习:过来学习需要知道哪些

后续,我还会持续更新这些内容,通过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为大家全方位介绍新加坡、介绍东南亚、介绍海外工作与生活。最后,期待在这个探索之旅中,能与读者们紧密互动,如果你遇到任何问题,或是觉得文章中有需要补充说明之处,欢迎随时与我交流,让我们一同将这份异国生活指南变得更加完善!

以下照片拍摄于2025.8.9日(新加坡国庆日),远处金沙酒店与彩虹同窗,非常漂亮。
彩虹

知识文档管理工具Docsify

Docsify是一款轻量级、无构建过程的静态文档生成工具,无需安装额外依赖或编译步骤,仅通过HTML、CSS和JavaScript 即可将Markdown文件转换为美观的文档网站。其核心优势在于极简的使用流程和灵活的扩展性,非常适合快速搭建技术文档、API 手册或个人知识库。

Docsify特点:

  • 零配置启动:只需创建一个 index.html 文件并引入 Docsify 的 CDN 资源,即可自动解析当前目录下的 Markdown 文件。
  • 纯静态部署:生成的文档无需后端支持,可直接部署到 GitHub Pages、Gitee、Netlify 等静态服务器。
  • 实时预览与热更新:启动本地服务后,修改 Markdown 文件会自动刷新页面,提升文档编写效率。
  • 灵活的主题与插件系统:支持自定义主题样式,通过插件扩展功能(如搜索、数学公式、代码高亮等)。
  • 响应式设计:适配移动端与桌面端,文档内容在不同设备上均能良好展示。

与其他文档管理工具对比

工具 Docsify VuePress GitBook Docusaurus
构建方式 无构建(纯前端解析) 基于 Vue 构建 云服务 / 本地构建 基于 React 构建
学习成本 极低(HTML+Markdown) 中等(需了解 Vue) 低(可视化编辑器) 较高(需了解 React)
性能 优(静态解析 ) 良(单页应用) 中(云服务依赖) 良(优化后)
扩展性 插件系统灵活 主题与插件丰富 生态成熟 企业级功能完善
适合场景 轻量级文档、快速迭代 技术博客、项目文档 书籍出版、团队协作 大型开源项目官网

技术新人的蜕变之旅

前段时间,网上一则 “腾讯开启史上最大就业计划,三年新增 2.8 万个校招岗位” 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我还就此话题与同事展开探讨,其中 “技术新人如何快速成长” 这一方向尤为值得深入思考。基于此,我整理了本文,将个人读过的书籍以及同事推荐的好书汇集成列表,希望能为技术新人的成长提供助力。

基础知识 & 专业技能

基础知识

程序员入门

程序员进阶

程序员入门实践

基础知识

Read More

Go语言编程《从入门到精通》

这是从2025年的过年开始整理的一套Go语言编程的系列课程,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它。

为什么写Go语言编程这个文档?
笔者2018 - 19年期间写过一段时间的Go语言,另外在2009 - 2015年期间还写过一段时间PHP,最近也是希望通过重拾一门编程语言来开发一个多云管理系统加深我对工作遇到问题的理解,以此为目的在选择GO语言还是PHP期间有所摇摆,最终在某招聘网站发布的职位找到了答案,从发布职位”数量“和”薪资“两个维度来看,最终还是选择了Go,我觉得学习这些语言的过程特别基础这里还是比较枯燥的但又不能不看,所以我希望能把整个过程整理成课程,这样会变得更有意思一些,甚至更有意义的是能帮助到那些对编程语言感兴趣的人一起学习进步是我最终的目标。

为什么起Go语言编程《从入门到精通》这个名字?
希望通过个人学习经历来写清楚如何引发兴趣?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编程语言如何最终从语言到工具帮助我解决问题的。很多的疑问最终汇总这这五个字“从入门到精通”。

本文档适合人群?
本文档适合的人群画像:

  • 大学生
  • 产品经理
  • 对编程语言感兴趣的人
  • 运维工程师

Go语言编程《从入门到精通》文档的结构?

整体课程会分为三个部分:

  • 基础篇
  • 进阶篇
  • 最佳实践

基础篇
第一部分已经整理的差不多了,主要介绍Go语言的基础包括数据类型、编程顺序、流程控制、循环、面向对象、标准库、并发编程和测试包等相关内容,整个内容结构如下:

进阶篇
这里还在构思中,应该会讲一些原理性的内容与算法等,帮助读者更好理解Go语言,敬请期待。

  • 视频讲解:待更新
  • 课程讲义:待更新
  • 课程目录脑图:待更新
  • 代码:待更新

最佳实践
当前在整理一个运维管理工具的项目实践内容中,敬请期待。

  • 视频讲解:待更新
  • 课程讲义:待更新
  • 课程目录脑图:脑图链接
  • 代码:待更新